看乡村如何振兴!河南新县全域旅游成全国新典范

发布时间:2018-07-31 07:56:08
编辑:
来源:映象网|0
字体:

编者按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必须坚定扛起的重大历史责任,也是破解“三农”困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当前,河南乡村振兴展开新画卷,各地经济发展主战场一片热火朝天。全域旅游时代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其鲜明的“绿色发展”特征,亦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绝佳注脚。

7月29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整期播出了《大别山里 乡村如何振兴》,报道河南信阳新县结合自身资源禀赋,规划先行,拿出真金白银投入乡村建设。如今新县乡村旅游的红火发展,特色农业的蓬勃推广,已经推动新县走上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实现“五个振兴”的乡村振兴之路,她的成功实践已然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典型,更体现了河南省委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的要求,亦是让中原更加出彩的生动实践和典范。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竖起来

张灯又结彩呀

张灯又结彩呀

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一首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

《八月桂花遍地开》

就出自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河南省新县

巍巍大别山

红色鄂豫皖

斗转星移,繁华落尽

大别山里众多的绝美古村落被时光遗忘

但就像这首热情的民歌一样

当你来过新县之后

一定会感到这里不再悲凉而寂寞

而是沸腾的热闹

新县人通过发展全域旅游

逐步过上了小康生活

就在昨天(7月29日 )

CCTV焦点访谈播出了《大别山里 乡村如何振兴》

让我们看看新县是如何通过发展全域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大别山里 乡村如何振兴

位于河南省南部的新县,地处大别山的腹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茂密的山林,古朴的村落。在很多年里新县曾经一直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守着青山绿水,优美的生态环境,乡亲们却不知道怎么才能富裕起来。

尽管天气炎热,但来新县西河村旅游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西河村保留玩好的古树老宅,青砖黛瓦,小河流水,和原汁原味的民宿文化,让游客流连忘返。

西河村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深山里的古村落,这几年受到周边城市游客的热捧,接待游客总量已经达到八十多万人次。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仅仅五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破败荒凉的空心村,年轻人几乎都外出谋生,村里只剩下三十多位留守老人。

西河村的变化来自五年前新县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新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生态好,绿水青山是新县最大的优势,但是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新县人认为乡村旅游是最好的助推器。发展乡村旅游,新县的经验是规划先行,规划整治好农村人居环境,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美了,才能吸引游客来。

2013年以来,新县邀请全国各地五百多名专家学者和一百多家公益组织,来指导新县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首先对全县像西河村这样有旅游潜力的二十多个古村落进行保护性规划设计。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为了保护开发西河古村,新县整合了各项涉农资金四千多万,完善了村里的道路交通、污水处理等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村里成立合作社作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主角,村民以耕地、山地、房屋入股合作社,参与年终分红。合作社聘请专业旅游运营团队进行管理运营。西河村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受益最多的是村里的贫困户。除了选择从事农业生产,他们还可以在合作社运营的酒店、咖啡厅、食堂上班,也可以自己开农家乐。

借助乡村游,现在像张胜利一样,全村1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经有114户脱贫致富。原先只剩下三十多人的空心村,已经有三百多人又回到村里。

除了西河村,目前新县已经完成整体保护开发的古村落还有十多个,新县人称之为“九镇十八湾”。新县的目标是把每一个乡镇作为一个景点来构图,把每一个村庄作为一个小品来设计,把全县打造成一个大别山旅游公园,留住游客。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面积只有几分。对于旅游资源缺乏的村庄,又如何实现村民脱贫致富呢?新县的做法是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让农民不离开家乡,不离开土地,实现脱贫致富。

位于新县吴陈河镇的茅屋冲家庭农场,岑新顺是当地有名的回乡创业能人,五年前,岑新顺回乡创办了茅屋冲家庭农场。他先后筹集3000多万资金,流转了附近4个贫困村近5000亩耕地,种植有机水稻和蔬菜,实行规模化耕种。

   原标题:看乡村如何振兴!河南新县全域旅游成全国新典范

>更多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酷图美文
www.xcctv.cn 项城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Copyright© 2014-2017 项城网(www.xcctv.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36824号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联系我们:508 063 3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