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有害论风声再起 23年前的乌鸦叫还在继续
《电子游戏软件》那篇知名的《乌鸦·乌鸦叫》中担忧的事情还在继续。和过去的家长们不同,这一代大部分家长也会游玩网络游戏,但面对孩子玩游戏时,立场就发生了偏转,“不灭GAME誓不休”的势头没有消失。当时电软的编辑们认为,社会舆论的打压不可能长久。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电子游戏软件》停刊6年之后的今天,社会舆论的打压还在继续。
《乌鸦·乌鸦叫》(图片来自于G-Cores)
网络游戏究竟会不会对这个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呢?不妨先看一组数据。根据《2017年中国游戏行业发展报告》中指出,2017年,中国游戏行业整体营业收入约为2189.6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网络游戏对行业营业收入贡献较大(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1513.2亿元),预计全年营业收入约为2011.0亿元,同比增长23.1%。也就是说,网络游戏营收占到了整体游戏行业的91%以上。
去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存量达到6.1亿,其中小于24岁的用户占比33%,也就是说全国有2.013亿青少年用户游玩网络游戏。这一数字相比2013年的时候还要少,但全民玩游戏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因此,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并非是一个不存在的问题。恰恰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沉迷网络游戏,不仅仅是青少年。
网吧里正在玩游戏的玩家(图片来自于谷歌)
在疯狂吐槽王建国委员“朋友孩子”例子的同时,网友们也在给两位中学党委书记的言论点赞。他们都提出了分级管理措施以及完善目前的管理制度。这样的呼吁被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所接受。一些委员已经提出了具体的分级措施,比如按照年龄段和内容性质进行细分,并确定不同游戏的适用人群。只要有了详细的标准,游戏开发商在研发游戏的时候才能有规可循,可以在标准范围内开发。
制定一个分级的标准并不困难,困难的地方在于执行和监管。广州大学副校长于欣伟认为,除了游戏厂商之外,有关部门也要严格监管和审核游戏开发商、游戏运营方对分级制度的合规执行情况。一旦出现违规,处以严惩。同时,社会各界要加强宣传引导,多方面促进青少年按照网游分级制进行自律,共同营造健康网络游戏环境。
中国网络游戏自律联盟(图片来自于谷歌)
那么,分级制度真的可能会出现吗?一向悲观的我认为,“电子海洛因”的声音才会是家长当中的主流。毕竟二十多年过去了,《乌鸦·乌鸦叫》依旧被放在中国电子游戏历史的碑林中,而且没有后来者。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