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现象初探:高增长隐忧 英菲尼迪或成前车之鉴
而这种依靠老年人的“情怀”、“小众化”的发展模式,在其国产化后能否持续吸引消费者来支撑林肯汽车更大的销售目标,还有待市场检验。
10年老车VS全系6AT 产品存软肋
除了固有的品牌形象和品牌营销方面存在不确定性,英菲尼迪和林肯更应该直面的,是其产品阵容的薄弱和产品竞争力的不足。
英菲尼迪的两款国产车型QX50和Q50L始终难以在细分市场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在SUV市场持续火热的环境下,本应有所作为的QX50不仅未能提升销量,反而因为其产品的“老迈”和换代迟缓,落于下风。
QX50在2015年国产前,曾在2010年9月就已登陆中国市场,但差不多十年时间,除了车型名称更换,几乎没有像样的产品升级。反映在车型销量上,国产至今,QX50月均销售千余辆,全年销量甚至不及其高攀的竞争对手——奥迪Q5或奔驰GLC一个月的水平,可谓惨不忍睹。
周末高峰时段,英菲尼迪4S店内空空荡荡,前台也无人接待 郭跃摄
记者在位于北京的某英菲尼迪4S店走访中时发现,即使周末高峰时段店内也是消费者寥寥,并且等候多时也没有工作人员来询问,即使记者直接找到相关人员,该人员也是敷衍之后就再也没有销售顾问前来接待……无奈之下,记者只能致电两家英菲尼迪4S店,两家店中,一家店表示QX50已经停产,现在已经买不到车,另一家店则表示QX50需要预定,并且该车有11万元的巨幅优惠,但必须在2017年12月31日之前办完购车手续。
英菲尼迪的新车停车场内也不见QX50的踪影 郭跃摄
在林肯的产品系列中,MKC和MKZ是最热销的两款车型。其中MKC在2017年1-11月销售17608辆,占林肯整体销量的34%,也被预测为林肯国产的第一款车型。记者走访林肯4S店也发现,短短十几分钟,就有多批消费者来询问MKC的情况,销售看似一片红火。不过,在经专业人士的指点后,记者的确发现MKC在装配环节存在诸多不足,如不均匀的车身缝隙、多处部件衔接处的毛边、没有包裹处理的天窗结构,甚至一摸就是一手油渍……
此外,林肯MKC与MKZ仍然全系只配备6AT变速箱,远逊于其他高档车的8AT或9AT等,由此带来的油耗偏高问题不可避免。对此,不仅论坛中有很多消费者表示自己的车油耗太高,就连林肯4S店内的销售人员也直言不讳,“6AT变速箱确实是车型的软肋之一”,但对于由此导致的油耗偏高问题,该销售人员却拿出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车型来进行对比,非常敷衍。虽然国内销售的MKC将在明年迎来改款,但是改款新车只是升级为家族式前脸,而发动机、变速箱等重要部件则依旧延续现款,让人颇为失望。
论坛中车主对于林肯的评价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机会转瞬即逝,如此换汤不换药的车辆升级将很有可能影响林肯之前积淀下的人气。更重要的是,除了品牌情怀,林肯汽车很难看出其他优势,这很难让消费者选择与翼虎同平台的林肯MKC,亦或是与蒙迪欧同平台的林肯MKZ。因此,如何避免重蹈英菲尼迪产品单一、缺乏竞争力的覆辙,吸引更多理性消费者才应是林肯汽车国产后的目标吧。(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