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政府企业各有话说 需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营商环境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是衡量一座城市或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就如何优化营商环境这一话题,《国际金融报》采访了政府部门、开发园区、企业、智库等各界人士,希望汇聚多方智慧,共同探索优化营商环境的更优路径。
浙江省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章剑:
以改革创新
引领营商环境建设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通过改革不断打破束缚,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才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透明度和便利性,形成改革创新引领营商环境建设的良好态势。”浙江省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章剑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2018年,嘉兴提出营商环境“北斗七星”格局,即综合交通、城市宜居、产业平台三个硬环境和政务服务、金融生态、人才创新、平安法治四个软环境,为优化营商环境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比如,为了压缩审批层级、减少审批环节,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把市级审批权限能放则放、应放尽放。除了县一级不能承接的事项外,其余事项全部下放到县,极大地提高了审批效率,激发了市场活力。”章剑表示。
为大力助推“营商环境最优市”建设,嘉兴创新设立一个全天候、全范围受理,覆盖全市范围的高能级服务体系。从服务体系来看,嘉兴搭建以嘉兴市平台为统领、全市各级各类服务平台为支撑的“1 X”服务组织体系。
章剑表示,针对产业平台能级不高的问题,嘉兴2018年就全面开展了平台的整合提升工作,将全市各类平台整合到21个产业平台。2020年,嘉兴对照“万亩千亿”的标准,实施平台优化提升攻坚行动,再进一步整合压缩,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平台载体,提升发展的承载力、集聚力。
“同时,对标苏州工业园区,按照一流规划、一流建设、一流环境、一流配套、一流产业、一流产出的要求,在每个县(市、区)建设1至2个高能级产业生态园,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体系,聚焦主导产业,集聚一批功能机构和头部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目标是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近期超500亿元,远期超千亿元。”章剑指出。
近两年,嘉兴引进总投资超百亿产业项目27个、外资500强项目37个、超亿美元产业项目104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数列浙江第一。
“指标评价只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是企业和群众的口碑,把服务做好了,企业愿意来投资,营商环境才能说得上好,这应该是营商环境最核心的检验标准。”章剑指出,“特别是一些标杆性企业,带动效应很强,很高兴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嘉兴。在这方面,嘉兴强化了制度创新,采用部门述职、企业评价的方式,开展全市市级部门营商环境考评,把评价的权力交给企业,让部门更加重视对于企业的服务,效果很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营商环境的关键要素。针对中小微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嘉兴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相结合,提供普惠、优质、高效、精准的金融服务。
章剑介绍,嘉兴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强化逆周期调节,持续赋能嘉兴经济复工复产和高质量发展,存贷款余额“双超万亿”,贷款余额增速全省第一。1-11月,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0817.31亿元和10072.13亿元。同时,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成立了嘉兴市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累计担保金额超过50亿元,惠及2400多家小微企业。此外,还上线了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了23个政府部门1.7亿条信用信息,发布了380款金融产品,帮助企业融资740亿元。
“我们还在积极争取国家级科技金融改革试点,让更多的科创企业、创新创业人才享受到金融活水,帮助他们茁壮成长。”章剑说。
此外,嘉兴把集聚人才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导向。“嘉兴通过高能级创新平台、高含金量的人才政策等,努力吸引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年轻人关注嘉兴、投身嘉兴,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新城。”章剑表示,为吸引全球人才,嘉兴还创设了长三角全球项目科创路演,很多人才通过这个平台带着项目来到嘉兴。
“现在,嘉兴的人才净流入率进入全国前十,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四,‘海外工程师’人数居浙江第一。嘉兴日益成为人才青睐、纷至沓来的热土。”章剑说。
章剑表示,下一步,嘉兴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这三个关键词,着力在数字化转型上求突破,建设“数字中国城市实验室”,加快“城市大脑”建设,深化“一件事”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办、掌上办”,积极探索“不见面审批”“无证明城市”,坚持最优化比对,对标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比肩长三角最优,加速构筑“北斗七星”营商环境总体格局。
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秘书长杜玉虎:
长三角园区应打造产业“孕营商”
“开发区作为企业的承载区,其营商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优化开发区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改善服务企业的质量。同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也对三省一市营商环境的一致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秘书长杜玉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培育企业成长的优良土壤,而营商环境的优化也需要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需要不同的服务。”杜玉虎认为,“企业刚诞生时需要‘妈妈’式服务,像母亲一样照顾引导,无微不至的抚育企业成长;到了成长期,企业需要的是引导和扶持,但也需要适当的成长空间,这时需要的是‘导师’式服务;企业到了成熟期,则需要‘店小二’式的服务。”杜玉虎说。
“现代产业的发展已经体现出产业和创新深度融合的趋势,因此开发区的核心工作不止于产业运营和服务,还要增加产业创新孵化等内容,实现从创新孵化、孕育企业,到扶持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最终成为产业‘孕营商’。”杜玉虎表示。
走访了长三角很多园区后,在杜玉虎看来,营商环境中最关键就是服务的意识,“服务意识的好坏,直接决定‘店小二’的服务质量,有了好的意识才能有主动性有创造性地服务企业”。
不过,杜玉虎也指出,虽然三省一市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不少“短板”存在。
“由于长三角不同省城对服务的定位和对服务意识的理解不同,优化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破题。”杜玉虎认为,优化营商环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实现服务标准的大体一致。
“只有做到这一点,企业才能在长三角范围内实现迁徙无障碍。开发区要想改善服务质量,就需要主动对标长三角优秀的开发区,将自己服务质量改善的目标从地方政府制定的‘及格线’提升到发展所需要的‘优良线’。”杜玉虎进一步指出,营商环境是区域“硬环境”与“软环境”结合的综合体现。在硬环境方面,针对企业,需要考虑生产基础设施、生产成本、配套设施等;针对产业,需要考虑产业推进机构、行业共性研发机构和设备、行业交流平台和组织等。
“在软环境方面,针对企业,需要考虑影响其未来发展的隐性成本,主要包括行政效率、信息服务、司法服务、咨询服务等更复杂的影响因素;针对产业,需要考虑产业集聚发展支持政策、产业内交流和国内外产业促进活动等。”杜玉虎表示。
近年来,长三角已形成了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合作园、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合作园等一批省际合作园区,以此推动产业深度对接、集群发展。其中,以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为代表的“飞地园区”,打破了行政区划壁垒,创新了飞地经济合作模式,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杜玉虎认为,长三角飞地园区共建至少在两方面推进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一方面,此举有助于区域间均衡发展,进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后发区域可以通过飞地经济这一外力,接收先发区域在产业层面的辐射,发挥自身丰富的土地资源、充足的劳动力、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等优势,实现当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另一方面,这有助于促进产业梯度转移,实现长三角产业集群化发展。飞地的共建园区可以打破地理、行政、文化、政治体制的限制,实现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加快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从而形成跨区域的产业链条。
当然,长三角飞地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亟需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杜玉虎建议,各省级层面要制定扶持飞地经济示范区(合作共建示范区)的系列政策,例如支持飞地经济示范区加快基础设施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流园区软硬件设施等。同时,对于到示范区发展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如(放宽)融资、企业资格认定等(限制)。
氪空间首席运营官庞程玲:
优化营商环境需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的营商政策优势,长三角区域亦是如此。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氪空间能做到的就是提供精准服务,挖掘企业内生需求,将政策信息传导到终端,与企业共生共赢。”氪空间首席运营官庞程玲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长三角地区,我们的业务从南京楚翘城软件园起步,这是一个孵化器。”庞程玲表示,“2016年起,我们确立了联合办公的发展方向,2018年获得新的融资后,我们的发展战略更趋于市场化,而不再局限于孵化器。”
资料显示,氪空间2014年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成立,是最早一批中关村管委会认定的“创新型孵化器”。“其实,大部分‘孵化器’是不收房租的,更多属于政府扶持类的物理空间,无门槛地服务一些中小企业,同时给予政策支持和政府补贴,让他们能够成长壮大。”庞程玲说,“孵化器”和联合办公是两条业务线,“联合办公更市场化,针对的客户群体是成长中的企业,而不是初创型企业;‘孵化器’则大多针对初创型企业”。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庞程玲对此感受颇深。“我们2016年正式进入上海,上海政府补贴政策,包括对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类企业的扶持政策相当给力。”庞程玲表示,“上海企业的整体活跃度较高,有很多科创类、专业服务业、贸易类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活跃度非常高。就我们的布局来说,上海的社区是最多的。”
“不管是我们的客户还是我们自身,都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政府扶持政策。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够享受创业过程中的红利,比如一些项目的开办费、运营、装修等补贴。”庞程玲称。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纵深推进,落地上海的企业,其业务范围也会辐射长三角。庞程玲表示,“上海的政策非常灵活,补贴非常给力,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创业型企业,以及全球较有技术含量的企业。这些企业在上海扎根后,接下来便会辐射长三角,因为长三角区域也拥有较好的扶持政策,能给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同时,长三角区域是综合实力和经济总量很高的城市群,上海周边城市的专业服务也比较发达,产业创新成果很多。我们相信,企业来长三角发展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
“因此,氪空间会提前布局一线城市的周边城市,为企业的内生扩张提供便利服务。”庞程玲进一步表示,“在一线城市的企业,在其他城市也有扩张需求,如线上教育行业。我们会提供一些服务,帮助企业在其他城市提前布局。”
吸引企业承租不难,难的是如何吸引到好企业,并与之共生共赢。在庞程玲看来,如何提供增值服务是差异化竞争的核心。
“这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庞程玲表示,“一方面是最基础的空间服务,包括一价全包的水电物管、自助茶水、清洁和保安人员服务等。这些服务能让入驻企业不用在琐事上分散太多精力,专心谋发展。”
“另一方面,则是空间之外的软性精准服务,主要包含三个层面。”庞程玲进一步指出,“第一,为入驻企业提供一个与政府相关政策信息匹配的平台。我们的‘氪星申报’平台连接政企两端,助力企业创新变现。通过政策实时更新、精准解读和智能匹配,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帮助企业了解相关政策,包括它能拿到什么补贴,适合申报怎样的项目等等,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第二,为企业提供投融资对接方面的服务。我们定期会在企业内部做投融资的推介会,收集到比较好的商业项目,并匹配投资机构,做资金和资源两方面的对接。接下来,会做一些深度孵化,在发展过程中持续地跟踪、提供相应服务。”庞程玲进一步表示,“第三,每月举办社群活动,增进入驻企业之间的沟通,实现互助互赢。”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带来挑战,也孕育着新机遇。“长三角地区企业活跃度高,但供应量太大,我们受需求紧缩影响很大,这也加速推动我们向综合办公服务和新型资产管理模式转型。”庞程玲说。
所谓综合办公服务,就是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服务商,即从终端用户角度去考虑,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从选址、装修、配套所有专业性服务,直到企业最终入驻的整个过程。
庞程玲总结称,从孵化器到联合办公,再到综合办公服务和新型资产管理模式,氪空间本身的发展方向在市场需求、行业发展、政策更新中变化。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的营商政策优势,长三角区域更是如此,对于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氪空间最能做到的就是提供精准服务,挖掘企业内生需求,将政策信息传导到终端,与企业共生共赢。
中关村大数据交易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张涵诚:
大数据招商助推区域经济变革
“大数据招商是大数据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精细化的数据分析,能够形成可具体执行的策略和目标,并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供给侧改革,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目前,长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区域对建设大数据招商平台的认可度较高。”中关村大数据交易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北大总裁班大数据课题组主任张涵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招商的主要诉求是完善本地产业链,基于本地经济的发展特点,结合当地产业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招商。同时,头部企业和知名品牌均是招商关注的重点。”张涵诚指出,“从政策和区域条件分析,招来的企业,能否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能够有多大的市场价值和影响力,也是需要考虑的。”
随着我国招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各省市招商引资工作的铺开,地区经济一味追求GDP增长,缺乏因地制宜的产业链发展策略,使得区域间招商引资竞争不断加剧。同时,传统的招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区域环境恶化、缺乏长远招商规划、产业结构布局和企业结构不平衡等,均是目前招商面临的难题。”张涵诚说。
“从前期的产业链分析、市场前景预测、招商企业和招商需求的匹配,到中期的具体招商、提供个性化招商报告,到后期对入驻企业影响力和市场价值的评估,传统招商都面临一定的难题。”张涵诚认为,本质上,这一系列问题均源于信息不对称,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大数据招商平台的运用,不仅让招商引资更具说服力,同时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招商模式,给多方带来便利。
“从监测到风控,再到到资后的经济效益分析,都需要精细化数据的支撑。”张涵诚表示,每年的招商规划需要相应的数据支撑,才可能更好地落地。借助大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全面了解产业的布局,把握产业链的发展现状,掌握企业的发展动态,获得产业投资的热点,进一步通过补链、强链、建链一系列招商举措,形成一个全面的招商战略规划。
“从微观看,招商大数据平台可以根据地方资源和企业的匹配度,进行个性化招商推荐,提升高招商效率。此外,招商平台还应对企业有一个全景式的报告,包括基础信息、司法信息、企业发展经营状况、知识产权等,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提供预警。”张涵诚指出,通过大数据平台,还可以把整个区域之间的企业很好地关联起来,形成区域的优势。
不过,张涵诚也指出,目前的大数据招商主要存在两方面难点。
一是人员的认知问题。“目前平台应用率不是那么高。”张涵诚说,从0到1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需要适应过程,需要培养招商人员用数据展示工作、分析工作、管理工作和决策工作的数据化思维。
二是大数据招商系统设计如何和当地经济发展吻合匹配的问题。“平台设计者可能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包括各地的宏观发展规划不够了解。”张涵诚表示。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