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掏28元用了1.4元的药 漯河医专二附院为“封口”强补差价还“送”治疗
本应使用的单价为28.68元的药品(左)被调换成了单价1.4元的药品(右)
住院期间,每天4支、每支28元的药品,竟然莫名其妙被掉包成每支1.4元的药品,且持续多日。患者家属发现后找医生询问,得到的回答却是:这是为了提高疗效换的进口药。不仅如此,院方在患者出院时,强行补出700余元差价对病人进行“封口”。
这是几天前,漯河市82岁的范保岭老人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简称漯河医专二附院)住院时,遇到的糟心事儿。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此事是否属实?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了解。
病人报料:28元的药被掉包成1.4元廉价药
1月9日,家住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的樊文亮告诉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2018年12月22日,他82岁的父亲范保岭因阑尾炎囊肿,在漯河医专二附院外一科住院治疗。住院期间,除了正常的输液外,每天还做两次离子透治疗。
2019年1月5日,在做离子透治疗时,他无意中发现用药的瓶子和以往的药瓶不同。经过对比,他发现以往用的是含量2.0g的“注射用头孢西丁钠”,而当天用药是含量1.0g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我以为是治疗需要医院换药了,就看了一下住院费用清单,但清单上显示的药品并没有更换,依旧是每天4支‘注射用头孢西丁钠’,单价为28.68元。”于是,他就咨询了主治医生刘永辉。“刘医生告诉我,为了提高疗效,所以给病人换成了进口药。”樊文亮随后找医生查了一下所谓“进口药”的价格,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该药品在医院电脑上显示的价格竟为1.4元一支。
高价药为何在使用时却变成这种价格低廉的药呢?药瓶上面明明显示制药商为“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医生为何谎称进口药?价格低了20倍,如何提高疗效?
患者家属查看住院费用清单,发现实际用药与清单不符
医生解释:承认用错药 愿意补差价
采访中,樊文亮告诉记者,老父亲住院期间,该药品每天用4支,其中2支用作输液,另外2支用作离子透治疗。那么,掉包的药品到底用了多久?输液的2支是否也被掉包?除此之外,到底还有没有其他药品被掉包?
越想越恐慌的樊文亮,随后开始追问此事。
“事发当天,刘医生和值班护士及做离子透治疗的游丽医生,先后向我表示歉意。” 樊文亮告诉记者,游医生的解释是,她不小心拿错了药物,其他药并没掉包,一共用错了10天,这是她的失误,愿意按照每天2瓶的用量把差价补出来,并为老人免费做离子透治疗3天作为补偿。但这名医生同时表示,希望他不要把事情扩大。
“药品人命关天,送3天治疗做补偿,这算什么?难道拿病人当商品了吗?”樊文亮表示,医院这种沟通方式太荒唐,自己当场就予以拒绝。
院方回应:只能补差价 不满意打官司
1月7日,樊文亮把此事反映到该院医患办,医患办的负责人齐彤告诉他,需要3天时间来调查。
“此事发生后,我们不敢在医院继续治疗下去,当天就办理了出院。”樊文亮称,父亲住院期间共花费了9600元左右,在办理出院手续时,医院没有经过任何人同意强行退补了700余元的差价。
1月9日,樊文亮和家人再次来到该院医患办。齐彤表示,调查后确认,确实是医院失误用错了药,但两种药效都是消炎作用,不会对病人造成影响,医院领导让双方协商处理,并称,目前医院只能做出补差价处理,若不满意可以打官司。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错导致药品被掉包?被换走的药品去了哪里?作为病人家属,本身就背着沉重的经济负担,遇到这种窝心事医院又让我们打官司,这不是雪上加霜吗?”樊文亮如是说。
记者调查:院方承认确有此事细节不便透露
事情是否如樊先生所言?1月9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漯河医专二附院的相关工作人员。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瓶身标注2.0g,掉包后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瓶身标注1.0g,用药剂量减少是否对病人带来其他影响?这两种药物具体在疗效方面有什么区别?
“我只负责治疗,药品都是外一科室护士领取的,或许是护士拿错了。”对此,游丽医生称自己主要负责理疗方面的工作,该病人的药确实用错了,但这两种药类型一样,都是一类抗生素,除了价位不同,药效没有区别,对病人没有影响。
每天值班的护士都不同,为何连续10天都拿错呢?“这不好说,目前此事已交给院方处理。”对此,游丽表示并不清楚。
掉包后的药品是否属于进口药?能否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呢?漯河医专二附院外一科医生刘永辉表示,若想了解此事,需先经医院办公室同意,否则自己不方便多说。
该院医患办的负责人齐彤告诉记者,此事确实存在,想了解细节需带采访函去医院办公室办理采访手续,医院有专人解释此事。目前,医院正在与家属协商,其他任何信息不方便透露。
随后,记者电话联系上了漯河医专二附院党委书记韩红军,韩书记表示自己对此事并不知情,了解以后再作答复。截至发稿前,记者没有接到该院任何回复。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