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68岁女医生跟“不治之症”较劲 救治数十万国内外患儿
68岁的万国兰是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创始人,她在全球首创“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治疗小儿脑瘫,改变了国内外数十万脑瘫患儿命运。
如今的万国兰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可她仍然坚持每周坐诊3天,每天工作近8个小时,“一天不看病就感觉少点啥,所以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身体健康,能多看几年病。”说话时的万国兰,双手合十,像是在许愿。
【敬业】
一周坐诊3天
68岁大夫每天接诊30多人
6月12日早上不到8点,郑大三附院门诊楼儿童康复科候诊室外,几排椅子已经座无虚席。
原本围堵在分诊台和走廊,忙着查看坐诊专家情况显示屏的人群,开始渐渐松动并向外围退去,让开的人群中,万国兰在同事的搀扶下,一跛一跛地朝诊室走去。
进入诊室,万国兰刚换好衣服坐下,一位年轻女子就抱着孩子进入,“给俺孩儿看看吧,你看他现在11个月大了,但不会坐,也不会爬。”
听完女子的描述,万国兰双手撑着桌子,缓缓地站了起来,让女子将孩子放在医用床上,自己则拿起墙上挂着的一个摇铃铛,开始引逗孩子朝她爬,可是,孩子始终没有爬动的迹象,而接下来的蹲坐、站立、行走等近十多分钟的测试,孩子也没有过多反应。
“康复科跟其他科室不一样,每名患儿都需要进行这样的诊治,所以诊断一个病号需要二十来分钟。”该院儿童康复科护士江琳说,6月11日全天,万国兰接诊了30多名患儿,而6月12日截至上午12点,就已经接诊了23位患儿,“现在是一周坐诊3天,每天将近8个小时。”江琳有些心疼地说。
“不工作才容易生病呢。”万国兰打趣道。68岁的她一周坐诊3天,这在郑大三附院已属“特例”,而对万国兰而言,为患者加班加点更习以为常。“好多都是外地的,你说这大热天,让他们去哪儿?早点看完,说不定今天就能回家了。”
【韧劲】
跟“不治之症”较劲
实验成功后拇指留下后遗症
万国兰究竟做了什么,让她如此受追捧呢?“其实也没啥,就是做了当医生应该做的——治病救人。”说到自己的工作,万国兰这样总结。
1974年,24岁的万国兰从北京大学医疗系毕业,进入现在的郑大三附院,从事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科研工作。
因工作原因,万国兰接触到不少因家有脑瘫儿而支离破碎的家庭。“那时人们觉得脑瘫是不治之症,谁家有个脑瘫儿,那这一家就跟散了没啥两样。”夫妻离婚、遗弃脑瘫儿等事情频发,让万国兰心里像塞了棉絮一样堵得慌。
1991年,万国兰做了一个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而这个决定,改变了数十万脑瘫儿的命运。
“我觉得脑瘫不是啥不治之症,针灸不行,那就将针灸和药物注射结合试试。”有了这个想法后,万国兰就开始买鸽子和小鸡做活体实验,“大半年时间,下了班就在家里做研究,整天扎针,我的手上全都是针眼。”说着,万国兰伸出拇指,虽然拇指上已不见当年的针眼,但扎针的后遗症却清晰可见,“左右手的拇指不一般大。”
相比于外界的冷嘲热讽,身体的疼痛和实验的压力还算是小的。“那时候说啥话的人都有,说国外专家都认定脑瘫是不治之症,我非逞能给它治好。”原本还笑嘻嘻着给河南商报记者看手指的万国兰,突然垂头不语,眼泪顺着眼角流下。
【成就】
救治数十万国内外患儿
荣获省级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2年,万国兰的“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方法开始用于临床治疗小儿脑瘫、各种脑损伤、癫痫等疾病之后,从全国各地来找她看病的人不计其数,她开始没日没夜地工作。
26年间,她救助了数十万神经系统疾病患儿。“患儿几乎遍布全国,连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的患儿也是在我们这儿看好了。”说到这里,脸上泪痕还未消的万国兰有点骄傲。
她曾治愈了8例因重症脑炎导致的“植物人”,填补了国内小儿神经治疗领域的空白,还救回了被国外医生判了死刑的患儿,而她创立的“头皮药物注射疗法对脑缺氧缺血后脑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更荣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2007年还曾荣获“全国医德标兵”荣誉称号。
【付出】
加班时曾默默请科室吃饭
几年后同事才偶然知道
回顾起16年前,自己刚上班时,师父万国兰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干劲儿,郑大三附院儿童康复科副主任医师陈海感慨道,“这辈子都忘不了大家集体加班的场景。”
为方便大家加班,那几年,万国兰每天都给科室所有人定午饭。起初,陈海还暗暗自喜,甚至碰见熟人还吹捧自己单位福利好。可没想到数年后,与同事的一次闲聊才得知,那几年的午饭,全是万国兰自掏腰包给大家买的。
谈到未来的打算和愿望时,万国兰说,自己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身体能健健康康的,“这样就能再多看几年病了。”
(记者 王苗苗)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