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租房故事 “如果我能在北京租房,我就能征服世界。”
6月10日,我在公寓门口。
我今年刚来北京,租住在北五环肖家河村25平方米的二层小楼里。刚搬来时,头顶的藤蔓绿植都还是光杆儿,管理员李子哥有时抱着水管给它冲水,现在已枝繁叶茂。身后一群大叔每天下午都聚在一张桌子边围着啤酒和花生,有天晚上我还被邀请一起吃饭。这样的“社区”让我很满足,但愿它能一直存在下去。(雕)
2016年10月,搬出住了一年半的出租房时,给妈妈用衣架拧的厨房纸巾架拍照留念。
留学回国求职的那个冬天,我租住在北二环边一个即将拆迁的老小区的次卧里。阳台墙上脑袋大的破洞糊着报纸,木窗掉渣,月租2000多元。热爱家装的家母闻讯从湖南赶来,买来墙纸遮住漏水的污渍,在摇摇欲坠的老书架上摆上盆栽。
半年后我找到工作,搬到了单位附近的一居室,租金是合租时的一倍。妈妈先是将珍藏的漂亮餐具、厨具一股脑儿从老家寄了过来。见没地方安置厨房纸巾,她拿起旧衣架两下拧成了这么一个挂壁纸巾架。网上的年轻人总说“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不是”。比起贴张海报就完事、缺啥先淘宝的我,她的DIY才是让北漂出租屋成为家的点睛之笔。(大花)
4月25日晚,在租住的小区旁,一位停车管理员追到路口拦下一辆小客车索要停车费。年初,为了将来上中学方便,孩子转了学,全家也从四环外搬到了二环外。我们把原来的住房租出去,每月再添3000元,租了一套面积更小的房子。这个区域教育资源丰富,生活资源却紧张。这里机关院所多,老楼多,超市更老旧,街区也更拥挤。多数小区都没有足够的停车位,而停在路边每小时要15元,车位还得见缝插针地找。(河边草)
4月29日,妈妈在我租住的房中,她从老家黑龙江兰西县来照顾要生宝宝的我。
>更多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