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应实施严格的师资准入制度 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
到2020年,北京将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市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8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无证办园现象基本消除。
3年完成全员培训 逐步实现同工同酬
去年5月至9月,北京市妇联委托北京幼儿园女园长协会,对北京市3岁以下儿童托幼工作状况进行了调查,抽样调查的有效问卷达252份。市政协委员、东城区妇联主席杨立萍介绍,调查发现北京市0至3岁托幼服务中的多个“痛点”,显示出托幼机构数量不足、监管缺失、幼师培训不到位等问题。同时,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各类型幼儿园都有3岁以下专业教师培训的困难,更多是依靠幼儿园自身组织培训,这也导致幼师素质参差不齐。
针对此类问题,《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学前教育教职员工准入与考核管理,强化新任教师培训,用3年时间完成对北京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全员专业培训;多渠道、多方式解决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高教师工资待遇;采取委托培养等方式,按新增学位比例培养一批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
据了解,西城区已经着手解决编制问题。今年西城区“两会”上,记者获悉,西城区民办幼儿园教师也纳入教委代评职称范畴。
焦点1
保证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杨伟兰委员:按需新建幼儿园,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
市政协委员杨伟兰曾经从事过幼儿园工作,她介绍,过去幼儿教育均衡化过于强调区域布局均衡,导致一些山区乡镇生源不足,而许多城区的群众入园需求难以满足。她建议哪里有需要在哪里建,减少新建园资源浪费,同时照顾到幼儿教育资源城乡均衡。
她提出,教育经费也应更多向学前教育倾斜,多新建幼儿园和改善设施。“现在,普通教育的校舍设施已经建设得很好,而教育经费按要求每年仍在增加。”她认为,可以适当控制这方面的投入,转而投入学前教育。
她还发现,目前存在开发商回避公共用地的现象。按照相关规定,一定面积的居住建设用地中必须留出公共用地,其中包括建设幼儿园。但一些开发商将土地拆分,每一块都达不到下限,这样就不用建设公共设施。她建议,让教育部门参与居住开发项目的立项审查和竣工验收,保证住宅开发项目中幼儿园等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到位。
昨日,市政协委员李建丽在联组会上发言。
-
无相关信息